如何用手绘讲述一个图书馆设计?
○关注我们,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
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
本文转自公众号 每筑建文
一本建筑的故事书
原来读书啊、学习啊不是非要一本正经手背后
我们也可以在更有意思的环境里看书啊
绪言
A Brief Introduction
2008年,我们把过去3年所有的书都撕了。撕书别提多开心了,像过节似的,是为了庆祝我们终于高中毕业,期满释放,从此可以想点不一样的事了。没错,我们恨书,发自内心深处。想当年,我们得在一间教室里一坐坐上10个小时,不是盯着黑板就是盯着书。只要上学,我们几乎一整天都在和书上的习题较劲,天天如此,月月如此。黑板上写着考试的倒计时,四周的墙上有着这样的标语,“一分一操场人!”
“读书”,毫无浪漫可言:书是需要被拿下的任务,是需要被攻克的山头。我们在那种环境下长大,很少有人真正以读书为乐。
说到书,自然就会想到图书馆。中国的大中型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,大多数图书馆身上散发着知识的神圣和权威的至高无上。它们的背后显然有某种骄傲在撑腰,气势凌人。在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,作为普通百姓和普通读者的我们,也就显得太渺小了。这些建筑太过正式,太过严肃,好像看书这件普普通通的事,有点配不上它。而书虫们渴望的那种既透气,又有安全感的环境,图书馆却又并不具备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走进了南方的古典园林,古代读书人的私人空间。通过揣摩在园林中且行且坐的乐趣,我们进入了另一种想象。我开始构想一种全新的读书环境。在那里,一个人身处其中的感受是我最关心的,而不是所谓的知识和权威。我心里开始有了一座别样的图书馆,就要从故事里生长出来。
第1章 高中
Chapter 1 High School
2008年,我们把过去3年所有的书都撕了。那一天,象征着我们终于从高中期满释放,总算从数不清的习题册、试卷堆里爬出来了。没错,我们恨书。想想看,你每天要在同一间教室里一坐坐上10个小时,不是盯着书就是盯着黑板。你要把古诗和散文背得一字不差。在理解一篇文章时,你必须想的“和作者一样”。黑板上的倒计时不停在走,墙上贴着鼓励学习的标语,粗体的红字又像是某种警告。用不了多久,我们就误以为全天下的书都和课本、习题册一样无聊。而读书可以有的兴奋和快乐,我们甚至都无缘知道。毕业好多年才慢慢琢磨过来,当时错过太多了呀!
那时候,别人在课堂上看书、做题,我就爱打瞌睡。
我梦想着有一天所有的书不需要读,而是直接被我像海绵一样吸收。就这样,我一头扎进书中的异想世界。
从畅游在云端,到探索深海的尽头。
第2章 图书馆
Chapter 2 Libraries
大多数咱们中国的图书馆建筑,总是宏大、严肃,仿佛它所代表的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、不可动摇的权威。在这样庞大的图书馆面前,作为普通百姓和普通读者的我们,实在显得太渺小了。建筑带来的严肃气场容不下阅读那种个人的、窃窃私语似的快乐。
我和朋友们有时候会想,想看书该去哪儿好呢?我们开始寻找博尔赫斯笔下的那种天堂样的图书馆。
“在古亚历山大,图书馆更像是一座陵墓而不是修习与想象的场所。图书馆长如同神父,知识的幽灵在建筑中游荡,更使它与街道格格不入。既是‘堡垒’,又是‘塔’,图书馆贮藏着已故先哲的教训和智慧。将他们的能量集中于这种容器之内,它的墙如同器壁,使外来的人不被其内部的能量所侵蚀。”
——选自 The Library Beyond The Book
我们去了中国国家图书馆,建筑之大让人眼晕。一个巨型的公共阅读区,直线、规则、生硬,形状就像把一个金字塔上下颠倒过来。它象征着知识的神圣和权威的至高无上。可是渺小的我们无法拥抱它的雄伟。我们觉得,看书这件事本应是一种精神的放松和享受。然而这里的图书馆建筑让人很难相处,呆在里面看书,让人自在不起来。
要不是亲眼所见你甚至不会相信,在一座国家图书馆里,成排的人们对着笔记本电脑、手机忙活,要么干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。只有少数人真的在看书。名义上的图书馆,现实里成了一个放大数十倍的办公室和备考自习室。
似乎现如今,我们不再需要“书的海洋”了。说真的,我们还需要吗?
我们想象自己就像被困在容器里的一股能量。
我们探索每一个角落和缝隙,
不被混沌、蒙尘和无休止的未解之谜而苦恼,
它平滑的墙面把我们拉近。
我想象置身于路易斯·康的埃克塞特图书馆中。在我的想象中,随着我在其中走动,建筑会不停地自我构建。与我在现实中走过的那些沉闷无趣的图书馆形成了对比。
尽管现实中图书馆建筑让人失望,我还是碰巧找到了一些让人惊喜的读书小角落。
比如Hayden图书馆的一角,沙发很舒服,身边不远的墙给我带来必要的私密感。它的大落地窗把自然光让进室内,尽管坐在屋里,却和室外的生机勃勃的一切仿佛没有隔绝。这种气氛让我一下爱上了这里。我坐在沙发椅上看半小时书,就抬眼望望窗外:那些树、影、天空、小河和街上的人们,然后又回到书里去。看累了又不自觉地去看窗外,很惬意啊。
第3章 秘密据点、悄悄花园
Chapter 3 Secret Gardens
Hayden图书馆那个舒服的角落让我回想起高中时候的事。那时候,课间休息,我们常去自己的秘密据点。虽然享用这种小天地的时光是有限的,但越是这样,那些小角落在我的回忆里才越发美好。
比如楼顶,可以俯瞰四周其他的楼、树、街道,还有街上慢慢移动的人们。阳光照得人浑身痒痒。这时候,时间就像头顶缓缓流动的云。这里最适合放空自己,看那些远处的小房子、房子周围彼此接头的小人们,每个小人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小故事。
比如情人坡,被葡萄藤蔓爬满的长廊。当我回忆起那个场景,忽然意识到,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呆在屋里看书,原来在室外读书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。坐在松软的草地上,或是坐在有树荫的长凳上,在草与树的芳香里把书里的世界一页页打开。
还有长满睡莲的小池塘,不时传来阵阵蛙鸣,平静的水面把天空的一隅收入镜中。这些欣欣生长的自然恰好围合了一个看书的好地方,在没有屋顶的空间里,竟成一处私密的小天地。在水边的露台上席地而坐,软风习习吹来,我们仿佛偷来一段独自的时光,沉沉地潜入书中。
你说,未来的图书馆可以像园林那样吗?身处图书馆有如身处一座奇异的花园?
第4章 中国园林的美学
Chapter 4 Principles From Chinese Gardens
在中国园林里走走停停,让我觉得挺有趣。我希望有一种新的图书馆,它像园林一样惬意、自在,更注重人在其中的感受。如果说以往大多数图书馆设计,建筑或者书是主角,那么我在理想中的图书馆中,看书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嘞!把读书那份放松、闲适放进建筑里去,是人舒适的阅读状态去设计图书馆的模样,而不是用死板的建筑去左右人的习惯。对于今天和未来的读者而言,去图书馆里看书,除了吸收知识,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然,闲来看看身边的趣事和美景,释放想象,在现实与故事中穿梭。
对仗
在相反相成中实现自然与建筑的平衡
分视野
在一个位置上,却能同时看到不同的景致,感受不同的气氛,品味各色的故事
窥看
多重景框相互嵌套,形成有层次的深远空间
“这是什么,是座山吗?”
景愈藏,景界愈大(明代唐志契《绘事微言》)
虽只露出一角,然而隐含着更大的景象,引人猜想:那后面又是什么呢?
视野引导
下压的屋顶引导观者凝视水面
体会动与静
一面是安静的常规功能区,另一面则面向生动的自然。其中的走廊,既将两者相隔,又将两者相连
视平线移动
园中不只有地面上的层层探秘,同一处空间,去到不同的高度又是一番新的体会
好奇小径
狭长的小径引向好奇的去处
曲折小径
围绕假山、树石、小池的曲折小径使原本有限的空间灵活丰富了许多。人在其中不自觉地慢下了脚步
停顿、小憩
曲水、小径、树石、亭台的组合也带来了停顿、休憩的所在
山居
园中有上大下小假山,就有了可以容人的洞口和可以停留的露台
这些造园的法则对于我构思一座理想中的图书馆启发不小。它同时可以容人呆得住,供人享受阅读之乐的同时,又享受空间的乐趣。一座未来的图书馆应当超越它具体的建筑空间,从故事中获得体验,以体验触发感知,又将感知与设身处地的情景相联系。这些体会、观察与思考,落实到设计一座图书馆上,会是怎样的呢?
- 原画展示 -
- 下期预告 -
《好奇图书馆》下篇
第五章 我的梦
Chapter 5 My Dreams
我俩在未来的图书馆里,寻找着一个舒服的角落
好能侧身钻进书里的世界
高中图书馆
High School Library
一天下学后,终于不用做题、背课文了,我想找点事干,干什么都行。这个地方我以前怎么没来过?在两边长着荷花的水池中间,是一段长长的向下的台阶,通向一个不大的入口。里面好像摆满了书架和书。莫非是个秘密藏书阁?我得下去看看。
里面好大啊,和我想要的那种图书馆一模一样:回旋的楼梯把我带到不同的楼层,一个个小房间互相连通,触目所及都是高高的书架。眼前的场景又真实,却又好像发生在故事里。我每上一级楼梯,光与空间就组合出新的游戏,一柱柱光线穿过不同的楼层倾注下来,使整个空间都充满了一种混合着记忆与想象的好闻的气味。我在楼梯上每走一步,就有新的视野向我敞开。
从地下迷宫出来,我在长满绿色的中庭边上发现一条小路。人们分散地围绕中庭而坐,手里翻着书,细长的影子从他们身上轻轻爬过,他们却浑然不知。
当我看着周围这些或看书或闲谈的人们,又想起了我上学时的情人坡。葡萄藤在头顶上方享受着阳光,好像自然和建筑有了某种默契。
我继续往前走,经过被阳光照射的拱廊和房间进入这家高中图书馆。学生们坐在下沉的阅读区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。
宽敞而平静,光线沿着倾斜的天顶以不寻常的方式漫射开来。透过墙脚长窗可以隐约看到外面池塘的水面,反射的光在墙面上微微晃动,静得迷人。
也有人愿意上到书架山的顶上,向下观望发生的一切。我在小池边矮下身来,看着池塘里的游鱼。它们游来游去,徘徊于屋内屋外,仿佛无视于围墙的存在。
假山
Mountain Read
从图书馆走出来,我经过了一处荫蔽下的庭院,一道被墙切出的光线慢慢地伸向水面。
轻轻坐下,侧耳倾听,时间仿佛凝固。我不禁联想,时间究竟能被多么丰富的方式所感知?通过光线、轻微的噪音、翻动书页的仪式感,或是在阳光下打一会儿盹?
发现另一个楼梯,我向下走去,路过了一座会唱歌的墙(水打在墙面上的金属层和植物所发出的声音)和一个以水为主的庭院。穿过一道狭长的廊道,我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在哪了,内与外的区别变得非常模糊。或许就是一个藏书的地方和一个读书的角落这么简单吧。
书架只隔了一层玻璃墙,不少人在它的另一侧阅读和休憩。近在眼前。倾斜的墙几乎把室外空间围合起来,让人感觉内外如同一个连贯的空间。只有脚下松软的草地才让你意识到身在室外,我在阴凉里继续向前走。
从过道上走下来,我才发现刚才脚下踩的路其实是由书架支撑的,刚刚走在书架上而浑然不知。当我盘腿坐下翻书的时候,余光里能感觉到人们从我上方走过。墙上有个窗口,窗口又套了后面的窗口,好像把一个世界镶嵌进另一个,层层景深如同故事的迷境。
接着,我走进了另一个独立的世界,一个没有屋顶的屋子。在那儿,面前是池水,背面好像是一座山的一角,四周的墙上爬满了绿葱葱的爬墙虎和各样的野花。从山顶看下去,你可以在如镜的水面上看到天空。
坐下呆上一会儿,我低下头看着水中,云正成群走过天空。
我穿过一个人多的地方,这里有很多窗口和坡道。这是一个“动”的空间,沿着小过道可以爬上小山坡,台阶上休息的人被一个个窗口里的景色和故事吸引。有人在那儿画画,有人聊天,有人愣神,有人精神充沛地从这里穿过。我走下通道,东张西望,转了几个弯——又迷路了。
我信步走去,来到一个地方,让我想起学校的天台。然而与它不同的是,这个是一个阅读、闲聊的秘密据点,正好就在图书馆的中心。在如此自在的环境中,我们可以暂时忘记外面世界的喧嚣,享受和几个密友独处的时光。
从屋顶上看树有一个种特别的乐趣,向下还能隐约看到成排的书架和蜷缩在后面的几个身影。呆在屋顶看来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癖好。
在槐树下,学生们在午饭后享受着书中的故事,人们翻翻书、散散步、休息一下,四下张望。
接着爬向更高处,我被声音逐渐变大的音乐墙吸引着,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。我俯视着刚才的屋顶,从一个新的视角看一个熟悉的所在。
这样想的不只我一个人,很多人也在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。
儿童图书馆
Kids Library
沿着来路回到一层,我看到一个小巧的、好玩的房子。看上去它的边角都被切掉了,我沿着被切掉的小角向里走。
光与影的条带在孩子们的空间里上演出交替的图案。
这是一个游戏、快乐的庇护所。孩子们在房间之间追来跑去,沉浸在离奇的空间里。
他们在草地上搭积木,或是在阴凉下看绘本、漫画、读故事书,而老师呢,则守在附近,注意着孩子们的安全,随时面对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提问。
日月书阁
Sun & Chamber Garden
离开这个奇怪的小房子,走进了日月阁。路过一个小广场,又穿过一连串透明墙,我来到一个房间,仿佛漂浮在竹林的包围中。
我坐下来,和其他几个人一起,感受着树枝前后摇动。房间里是静谧的气氛,让人着迷。
一个人也好,三五成群也罢,坐在地面的软垫上,轻轻地交谈或阅读。在这竹海围合的天蓬之上,鸟儿飞过,如同鱼儿在海面跳跃。
离开时,我又穿过了一串透明墙,向日月阁的中心走着,从一排排的窗户之间能同时瞥见不同的房间。
我站在楼梯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。
站在楼梯上向四处望去,不同的窗口开向不同的房间,每个藏书室都指向不同的领域、新的视野。那些书们想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,当我从这里经过,透过不同的窗口,仿佛看见许多故事在同时上演。
我走进了一个房间,它俯瞰着庭院,透过一个私密的空间,享有一种舒缓而透气的流动感。
在房间中心有一圈软座,坐在那儿悠闲地翻翻书,很多有趣的书常常就是在偶然间发现的。
被周围形形色色的书籍包围,尽管这是一个私密的小空间,却给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。你可以坐在软椅上,看看书,累了,不经意地瞥一眼屋外不同窗口里正在发生的故事,再回到书中的世界。
回到院子里,我发现人们或是坐在阴凉处,或是坐在树下,读着书,畅谈着。在这儿坐坐怪舒服的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。
穿过长走廊,眼前的场景让我“哇”了出来:光线、天窗、格子形的顶架组合出光与空间的游戏。如果你边走边看,变化会更多样。我上到顶层,这是一个很大的公共阅读室,但仍让人感到亲切而舒适。
水平的视角让远处景观看上去如同高低起伏的远山。人们分散在房间各处,享受着这里的宽敞和宁静。
回想我这一圈走下来,还真是走过了不少地方,上上下下,穿进绕出,我在这家图书馆中看到了很多。是时候去找一本好书把我真的带到那里去,我梦想中的好奇图书馆。
绘本作者:刘畅、梁子勍
中译:孙墨青
编辑:天妮
与你分享原画
愿你在好奇图书馆里玩儿的尽兴
- END -
绘本作者:刘畅,梁子勍
中译:孙墨青
编辑:天妮
Thesis Advisor: Rafael Segal, Dennis M Frenchman
Thesis Reader: Lorena Bello Gomez, William O’Brien Jr., Brent D. Ryan, Hashim Sarkis
Thesis Helper: 马荣博, Mary Patricia Lynch Lloyd, Jason Minor, Milan Outlaw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一起画房子
微信:hfzstudio
由建筑师刘畅和艺术家梁子勍创立于北京
我们关注建筑、艺术、设计、技术、城市
和城市里穿梭流动的一切
画房子,也画房子里里外外的人间情趣
联系我们:huafangzistudio@gmail.com
官方网站:www.hfzstudio.com
新浪微博:https://weibo.com/hfzstudio
版权声明
图文版权归 画房子 所有,如需转载,请与作者联系授权
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,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。
言论自由的时代,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,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
再组织还是革新? Reorganize or regenerate?
位于伦敦神秘的阿凡达实验室 | UCL Bartlett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